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改革动态 » 要闻报道

贵州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字体:    点击量: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贵州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年1月26日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贵州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力监督和积极支持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深入推进国家级试验区建设,千方百计强长板补短板,有效实施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产业拉动,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各级各部门认真执行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省人大审议意见,年度计划指标完成较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农业增加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4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9.6%;城镇新增就业7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3%,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范围内;城镇化率提高到46.0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3%,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范围内。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17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诸多新变化新亮点。一是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20万人,赤水市成为我省首个脱贫摘帽县,全省90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以下。二是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7年、28个季度居全国前3位,总量达到1.3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万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万亿元,贷款余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三是经济结构逐步趋优。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加快调整优化。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3%,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9.9%和26.6%。粮经作物种植比调整为38:62,“三品一标”产地认证面积比重提高到51.2%。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40%和41.6%,入黔入境游客分别增长31.2%和17.1%,旅游业持续“井喷”。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新设立市场主体69.5万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4家,上市企业、新三板企业达到32家和60家。民营经济占比提高到53%。四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双千工程”,对1620家企业、1700个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引进1060家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其中500强企业23家。建成贵阳至重庆高速铁路、遵义至贵阳高速公路复线、茅台机场、清镇中铝退城进园电解铝等一批重大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7.4%、提高1个百分点。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实施,贵安新区获批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安顺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遵义综合保税区、贵阳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建设,新增长极加快打造。贵州电网省内售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增速居全国第3位,民航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达到2460万人。五是优质供给日益增多。工业产品达到341种,覆盖率56.5%、提高1.3个百分点,华芯通ARM服务器芯片开始流片,建成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数据中心服务器承载能力达到70万台、较去年新增30万台,智能手机、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6.9倍和29.7%。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茶叶、辣椒、火龙果、刺梨、薏仁米等种植规模居全国第1位,无公害农产品达到2040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到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9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29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238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1个。贵州钢绳实现我国钢丝绳行业国际标准零突破。全省进出货物比调整为53:47。六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县城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8%和90.6%。七是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8.7%和46.4%、提高5.8个和40.8个百分点。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1.4%和56.4%,提高6.1和44.5个百分点。以降成本为突破口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效益,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五大成本”608亿元,有效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八是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080元和8869元,比上年分别增加2337元和778元,城乡收入倍差缩小为3.28。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增长10%和15%。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42.98万套、建成29.91万套。率先在全国实现远程医疗乡镇全覆盖,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全覆盖、城镇居民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2017年,全省上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重点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势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脱贫攻坚再战告捷。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行动和大扶贫项目观摩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部署实施了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形成了前后关联、主题鲜明的“组合拳”,“战”的火力不断升级。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按照“搬不了就通”“通不了就搬”的原则,以“省级统筹、分级承贷、分年筹集”的筹资方式,启动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加快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和缺产业路的问题,新建成通组公路2.5万公里,新增12276个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二是易地扶贫搬迁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率先建立省级统贷统还机制,率先建立严格的住房面积和成本控制制度,创新搬迁安置模式和项目建设方式,全部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鼓励跨行政区域搬迁,强化搬迁群众后续扶持。2016年搬迁项目全面建成并入住45.04万人,2017年计划搬迁76.3万人,住房主体基本完成、搬迁入住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14.6万人。三是产业扶贫成效明显。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子基金加速落地,产业扶贫子基金通过银行审批678.2亿元、投放267.7亿元,带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5万户、33.3万人。成立蔬菜种植、家禽养殖、产销对接、产业扶贫子基金、校农对接5个工作专班,建立产销对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专项安排产业扶贫子基金支持冷链物流建设,实施蔬菜、食用菌、生态家禽、茶叶、中药材和“一县一业”、冷链物流、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扶贫项目1.5万个,全力打造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四是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实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无障碍入学,资助83万贫困家庭学生。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21.6万人。创新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政策,探索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将36种疾病纳入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医疗救助范围。启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同步实施“三改”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五是工作措施更加扎实有效。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领导联系帮扶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启动实施定点包干扶贫项目2453个、投入资金55亿元,成立省级脱贫攻坚督导组加强督导,用好扶贫专线强化监督。从省直机关选派65名优秀年轻处级干部、从市县选派434名优秀干部到贫困县、贫困乡镇挂职参与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直单位定点帮扶、集团帮扶、千企帮千村、驻村帮扶等力度不断加大。

(二)强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大数据先行优势不断凸显。全力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着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是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在全国率先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意见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首创发布大数据领域技术榜单,苹果中国云服务、华为数据中心等标志性项目落地。贵安超算中心和贵安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正式成立,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挂牌运行,贵阳和贵安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建成。推动成立“云上贵州”(班加罗尔)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会员超过2000家,交易规模超过3亿元。二是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加快实施。新增5家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33.6%和48.7%,提高5.4和9.1个百分点,工业云服务企业突破8万家。获批建设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三是政府数据聚通用深入推进。我省成为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体系南方节点,“云上贵州”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整体接入国家平台,省市两级政府部门非涉密应用系统100%接入“云上贵州”。成立国内首个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试点省,大数据统计学院加快筹建。贵阳市成为全国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出省带宽达到6730Gbps。

(三)全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生态上升为三大战略行动之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方案由中办国办印发实施。一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中央环保督查组反馈交办的3478件群众环境投诉案件全面办结。强力推进“双十”污染治理工程,污染源排放基本达标。深入推进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完成退耕还林477.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8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116平方公里。组织实施草海综合治理退城还湖、退耕还湖、退村还湖、治污净湖、造林涵湖五大工程,草海入湖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上游重度污染区黑臭现象基本消除。二是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启动磷石膏“以用定产”政策研究,加快推进绿色制造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培育绿色经济“四型”产业龙头示范企业,大生态和绿色经济工程包项目开工246个、完成投资475.4亿元。开展“贵州生态日”系列活动,启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博物馆建设,贵阳市、遵义市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三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9项年度重点任务落地实施,全面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制定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开展88个县市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出台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等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开展市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评价。获批建设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省级以下环保监测监察执法机构垂直管理等国家试点。

(四)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体系质量稳步提升。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大行动落地落实,全力打造品种丰品质优品牌强的供给体系,传统产业转型加快,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是“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实施方案,为工业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0亿元,我省已成为全国电价最低的省份之一;降低物流成本71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6.5%;为实体经济降低税费成本446亿元、降低融资成本71亿元。关闭煤矿120处,淘汰落后产能1749万吨,9万吨煤矿全部淘汰退出,167万吨地条钢全部关停。出台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六枝工矿债转股项目落地实施。二是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按照“企业利益共同化、全省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建立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构建煤炭、水电、火电利益共同体,出台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2019年前全部关闭淘汰30万吨以下煤矿,省财政连续4年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煤炭工业转型升级,设立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年产能45万吨以上矿井占比提高到52%。“千企改造”工程带动全省技改投资800亿元,80%的企业技改项目涉及信息化技术。出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推动实施新经济百大重点项目工程。编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动贵遵安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建立省级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库,设立10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增长18%。三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下决心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快“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明确提出了“改变祖祖辈辈种玉米的传统,结束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历史”的鲜明导向要求,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7.6万亩。实施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工程,建设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43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238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11家。四是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获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落户贵州。新增4A级以上景区22家,3A级以上景区实现明码标价全覆盖。大规模开展夏季和冬季旅游营销,实行景区门票和高速公路收费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村寨、客栈、经营户、农家乐)标准。地方金融体系加快建设,新增直接融资3635亿元。推动货车帮成为国家级物流信息化示范平台、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实现9个市州冷链物流中心全覆盖,冷库库容达75万吨、冷链运输车辆达700台。认定2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20家现代服务业示范企业,设立观山湖现代服务产业试验区,钟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

(五)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一是重大工程项目强力推进。发布重大工程包项目1377个、总投资2.2万亿元,举办四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两次项目现场观摩活动,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840个、总投资1.1万亿元,建成省重大工程项目400多个。省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8800多亿元,其中“三长三短”项目投资占84%左右。二是重点领域投资不断扩大。加快实施1万公里高速公路网加密规划项目,厦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建成道真至南川、毕节至镇雄高速公路贵州段,贵阳至成都、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加快建设,完成交通投资2150.3亿元。马岭、黄家湾等大型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成功截流,中型水库建成投运的县达到70个,县县有中型水库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水利投资278.5亿元。加快城镇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建投资1900.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201亿元。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180.9亿元,电网投资87.5亿元。建成贵州长江汽车新能源客车等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完成工业投资2537.5亿元、能源投资600亿元。“5个100工程”完成投资3900亿元,“1+7”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分别完成投资1992亿元和1432亿元。三是民间投资扎实推进。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大力推广PPP模式,出台实施扩大民间投资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和推广PPP三年行动计划,狠抓“三级一千”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建设,公布基础设施领域10个PPP样板工程。扩大民间投资暨PPP项目建设推进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新经济重大项目银企对接会项目贷款规模600亿元,黔中城市群部分重大项目融资签约会现场签约项目金额920亿元。四是项目资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长19.1%。争取到中央各项转移支付2770亿元,同比增加188.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77亿元、增加78亿元。争取国家发改委核准企业债券34支、总规模432.6亿元,支数创历史最高、规模居全国前列。获批设立300亿元贵州民航产业发展基金。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4011.4亿元。与此同时,消费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深入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出台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实施方案,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等“幸福产业”加快发展。

(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力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是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加快建设。出台实施试验区“三区一环境”规划及系列政策,“数字丝路”跨境数据枢纽港等项目加速推进,实现与全国各省区市通关一体化和通关作业无纸化,建成中国(贵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台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启动实施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工作试点。64个开发区纳入国家新一轮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瑞士(贵州)产业示范园落户贵阳综保区,与重庆、四川、云南建立长江上游四省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成功举办数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酒博会、贵洽会等重大开放活动,湘黔高铁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贵州园建设加快推进。引进省外到位资金880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1%。二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启动实施首批省属国有企业大集团组建工作,2户省属国有企业获批国家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出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启动实施投资项目承诺准入制、先建后验、联评联审等创新试点,建立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三个清单”管理制度。金融改革成效明显,扶贫再贷款限额、扶贫再贷款余额均居全国第1位。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县域全覆盖,六盘水市获批建设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率先在全国开展新经济统计试点。财税、价格、司法、社会信用等改革持续深化。三是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全面推进,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执法部门、执法事项、检查对象和执法人员全覆盖,检查结果全面公开。获批建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试点省。大力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全覆盖,信用云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2200多万条,数据交换渠道覆盖率达99%以上。四是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启动实施“黔灵计划”,组织开展薄煤层机械化采掘、农户“三网”融合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重大专项。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大射电天文研究中心等加快建设。贵阳高新区、遵义汇川区成为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认定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7家,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4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增长13.4%,人才总量超过450万人。

(七)着力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带。一是山地特色新型城镇示范区深入推进。六盘水市、三都县、雷山县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积极推进,贞丰县者相镇等10个小城镇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六盘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进,贵阳轻轨观山湖段试运行,新增城镇人口77.3万人。二是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成功承办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完成投资300亿元,湄潭县、西秀区、麻江县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区),麻江县宣威镇翁保村等11个村获批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三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大力推动城区方阵走在前列、经济强县率先发展、发展潜力县增比进位、重点生态功能县绿色崛起,云岩区等县域经济基本现代化建设试点加快推进,盘州市、仁怀市、兴义市入围全国百强县。以县为单位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一大批惠民生举措落地实施。一是就业创业成效明显。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抓好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0%以上,新增6个县市获批国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农村劳动力省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72.4万人,返乡就业创业79.1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5.4万人。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96.7万人。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14.3万人,困难人员就业7.8万人。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6.4万人。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调整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出台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大病救助、灾害救助等民生保障扎实推进。三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增15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24个县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贵州大学被列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成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实现国内三甲中医院对口帮扶我省所有中医医院全覆盖。省博物馆新馆、省美术馆开馆运营,成功打造《天眼》《云上绣娘》等文化精品。建成50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新建和改造570个全民健身工程。“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新增120万用户。四是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有效抓好安全生产、防汛度汛、抢险救灾等工作,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实现“双降”,刑事案件发案数持续下降,信访维稳等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总的来看,2017年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脱贫攻坚再战告捷,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两条底线越守越牢,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向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需要倍加珍惜。但也要清醒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扶贫还需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还比较滞后,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二是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工业整体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能源、烟酒、冶金、化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任务重,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规模较小。三是服务业发展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仍然不足。四是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回落,引进、开工和建成的工业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够多,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放缓,占比还比较低。五是创新发展能力较弱,全社会创新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创新型高端人才紧缺,科技供给不足。六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突出,产业发展贷款比重较低,农村金融服务力量不足,中小微企业、“三农”平均融资成本还相对较高。七是一些领域潜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一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还需加强,金融领域仍存在风险因素,社会治理能力还需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三个“一以贯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守好两条底线,强力推进三大战略行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奋力后发赶超,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奋力后发赶超的需要,2018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农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0%左右和11%;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7%左右、12%左右和20%。减少贫困人口12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和1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范围内。城镇化率提高到47.5%。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绿色经济、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32%、55%、40%和19%。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3%。森林覆盖率达到57%。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范围内。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1)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加快推进PPP化债、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出台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办法,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行系统梳理清查,制定出台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2)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认真落实国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系列政策措施,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制定实施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加强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快“贵州金融云”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服务平台,加强监管信息数据交换整合,实现地方金融组织审批、事前风险筛查、事中全流程监测、非法集资监测预警。(3)着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和社会矛盾风险。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力抓好煤矿、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排查整治,推进应急救援(警用)航空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完善落实“建专户、实名制、常态化、可监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做好征地拆迁等方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做好信访维稳等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全力以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新突破。(1)持续打好“四场硬仗”。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组组通”大决战,全部开工组组通公路项目,建成通组硬化公路5万公里,92%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深度贫困地区实现组组通。“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项目贫困乡村全覆盖。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委单位集中建设管理“两个集中”,坚持以岗定搬以产定搬,积极推进跨县、跨市州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入住76万人,全面落实“五个三”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配套措施,实现搬迁人口每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创业。大力调结构上规模,加快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家禽、茶叶等绿色优质农产品规模化发展,实施“一县一业”产业扶贫,打造30个“一县一业”全产业链项目示范县,确保每个示范县都有1个主导产业基金项目落地,脱贫攻坚产业投资子基金再投放600亿元以上。大力拓市场扩销售,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新增冷链物流专车200辆,建成绿色农产品冷库14个,实现冷库县域全覆盖,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大力强龙头带农户,引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村社合一。继续对就读高中至本科阶段我省户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资助,高标准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推动“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落实降低贫困人口住院起付线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慢性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扩大大病救治病种范围,医疗救助应助尽助。农村危房改造20.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和深度贫困地区实施危房改造全覆盖。(2)扎实有效抓好生态扶贫。实施生态扶贫十大工程,统筹推进退耕还林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生态护林员、以工代赈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光伏发电、森林资源利用等增收项目和试点示范建设,完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护林服务等机制,支持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3)整合用好资源形成更大帮扶合力和工作合力。专班化对接对口帮扶城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推动在所有对口帮扶城市设立贵州绿色农产品销售中心。打造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升级版,对贫困村、贫困户实行差别化扶持、精准化帮扶。加快国家网络扶贫试点省建设。注重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强化考核监督,用好“扶贫云”“扶贫专线”,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实质性整合。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行动。

(三)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贵州建设取得新突破。(1)强化环境保护治理。制定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深入实施十大污染源治理和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双十”工程。出台县级以上城市限制燃煤区和禁止燃煤区划定方案,实现城区“无煤化”。开展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攻坚,全面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启动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开展废渣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攻坚,大力加强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标准化渣场等设施建设,实施废物综合利用试点。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3%和82%,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县城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制定出台磷石膏“以用定产”实施方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有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启动实施新一轮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继续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大草海综合治理“五大工程”建设力度。完成营造林520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520平方公里。(3)全力抓实绿色经济发展。加快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四型产业”,扎实开展绿色制造三年专项行动,支持100项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运用重大示范项目建设,创建绿色产业园区5家以上和绿色示范企业20家以上。(4)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抓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34项制度性改革任务落地落实,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实现垂直管理。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办法,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等制度。启动开展水权交易,出台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建设。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开展好贵州生态日等活动。

(四)全力以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1)大力推进“双千工程”。加大“千企引进”力度,组织开展“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编制产业强基补链招商目录,确保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1000家以上,其中500强企业20家。加快“千企改造”进度,督促指导企业制定实施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方案,积极引入国内外顶级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度参与我省“千企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600亿元以上。实施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四转”工程。(2)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实施降本减负行动,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五大成本”4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三年攻坚行动,关闭退出煤矿70处、压减产能1000万吨,推动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严禁引进“地条钢”项目,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僵尸企业”破产重组机制,加快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积极推动降低企业杠杆率和居民杠杆率。(3)启动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制定“十百千万”行动计划及年度实施方案,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超过6个,五十亿元以上园区超过55个,大型工业企业达到450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户。新增企业市场主体6万户。(4)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按照“聚焦主业、壮大实业、规范运作、防范风险”的原则,加快推进10户以上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在大数据、金融控股等领域加快组建一批具有战略性、支撑性的省属国有企业大集团。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5)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坚持“企业利益共同化、全省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深入实施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确保电煤稳定均衡生产供应。实施煤矿综合机械化改造30处、智能化改造升级150处,采煤机械化率达到70%,煤层气综合利用率达到38%。实施白酒工业中小企业战略重组计划,白酒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以上。加快烟草产品结构优化和品牌推广。大力开发和培育天然饮用水系列产品和品牌。(6)加快推进以军民融合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建贵遵安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军民融合产业项目65个,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增长18%。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和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实施“降税减证提标”三项措施,支持制造业优化升级,着力发展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开发、民族制药和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及配套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贵阳吉利发动机生产、黎阳航空三代中等推力发动机、华仁新材料、义龙振华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提升制造业质量标准。积极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示范区和六盘水国家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小河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加快推动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仁怀—习水名酒工业园、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瓮安—福泉煤电磷一体化园区等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持续开展“百千万”工程和“双服务”行动。(7)全力推动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强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开展100个精品旅游景区创建,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行动,推进4A 、5A级景区旅游标准应用示范建设。实施“温泉省”创建工程,新建10个高端温泉旅游项目。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积极争取实行离园免税政策,入黔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0%以上。加强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企业上市“百千行动计划”,支持发行企业债券,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推动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推进险资入黔,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现代物流示范园区(企业)项目建设,开展多式联运创建,新建、改扩建10个亿元级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和电子商务,“黔货出山”销售额增长30%以上。实施新一轮大健康产业六项行动计划,力争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出台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加快观山湖现代服务业产业试验区建设,新认定1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8)强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用好各种农业补贴政策杠杆,大力引导旱地基本农田种植经济作物,加快改变种玉米的传统习惯,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到65%以上。新增“三品一标”种植面积700万亩,“三品一标”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推进草食生态畜牧业裂变发展计划,推动奶业振兴发展,生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6%以上。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农业+互联网”,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9)大力推动质量品牌升级。推进工业质量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转型行动。全面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引导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打造“贵州绿色农产品”整体品牌。颁发第二届省长质量奖。制定实施支持贵州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产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

(五)全力以赴推进“数字贵州”建设,推动大数据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1)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方向的大数据产业。深入推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制定出台“数字贵州”建设方案。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加快华芯通自主服务器芯片、腾讯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和软件开发云、苹果iCloud数据中心、晶泰科年产36万片面板等引领性项目建设,推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端产品上规模。引进落地知名大数据龙头企业10家,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20家以上。支持贵阳建设“中国数谷”。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30%以上,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20%以上。(2)大力实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行动。制定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开展“万企融合”大行动,建设100个标杆项目和1000个示范项目,融合企业超过1500户。实施10个以上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创建1—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广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优化整合规模化农业物联网基地10个,建设50个大型农业企业产品智能质量追溯。加快推进4A级景区智能化升级,支持满帮、传化智能公路港等数字化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物流企业信息化率达到80%。(3)推动大数据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加快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建设,用好“信用云”,建成信用联合惩戒大数据云平台,推广“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定期发布各类红黑名单。(4)深入推进政府数据聚通用。完善全省一体化政务数据中心体系,省市县政府数据资源目录100%上架开放,推动企事业单位、社会领域公共数据资源汇聚“云上贵州”,开展“打造数字政府·实现服务到家”行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互联网+益民服务”城乡全覆盖,打造一批智慧教育、智慧交通、全域旅游等民生领域典型示范项目。(5)强化大数据保障支撑。创建国家大数据技术标准基地,推进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贵州分中心建设。设立大数据双创中心。运营好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全光网省,出省宽带达到8000Gbps。城镇建成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3G/4G信号全覆盖,行政村光纤网络、4G网络全覆盖。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移动流量平均资费降低20%以上。办好2018年数博会。

(六)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上取得新突破。(1)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实做深省级重大项目库,编制实施投资项目三年投资滚动计划和年度计划,增加工业和制造业项目储备。安排省重大工程项目2903个,力争全年完成投资9000亿元以上。(2)聚焦重点领域优化投资结构。更加聚焦成网、强链、惠民优化投资结构,持续加大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生工程、“双千工程”和“5个100工程”等投资力度。交通方面,制定出台交通强国战略试点省实施方案,实施1万公里高速公路网加密规划,新开工17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高速公路600公里、通车里程达到6400公里以上。建成铜仁至玉屏铁路,加快贵阳至成都、贵阳至南宁等高速铁路建设。加快贵阳龙洞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威宁机场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交通投资2000亿元。水利方面,加快推进“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凤山等大型水库和60个骨干水源工程,中型水库建成投运的县市区达到74个,完成水利投资270亿元。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10千伏线路2933公里、低压线路7722公里、配电变压器1.3万台,完成电网投资120亿元。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满格贵州”工程,建设“百兆乡村”示范网络,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城镇基础设施方面,统筹推动城市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建投资20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100亿元。工业投资方面,实施提高工业投资比重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贵阳吉利汽车和发动机、长江汽车、织金煤制稀烃等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投资项目200个、建成170个。完成工业投资3900亿元、能源投资620亿元以上。强化“5个100工程”内容建设,完成投资4100亿元。民生工程投资方面,易地扶贫搬迁投资完成396亿元,“1+7”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分别完成投资1650亿元和1050亿元以上。力争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万亿元左右(新口径)。(3)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制定贯彻落实激发民间投资“新十条”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扩大民间投资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和推广PPP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三级一千”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和PPP“样板工程”项目建设,稳妥利用多种PPP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形成良性投资循环。推动脱贫攻坚投资基金、铁路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加快投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重大项目贷款投放力度。适时举办政金企项目融资对接会。千方百计提高混合所有制投资和外来投资比重。力争完成民间投资6000亿元(新口径)。与此同时,推动消费加快升级。深入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狠抓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和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政策落地实施。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和智慧商圈建设。推进“互联网+商贸流通”,拓宽“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停车场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消费环境。

(七)全力以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营商环境改善提升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1)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多证合一”,大力推进“证照分离”,全面实行企业简易注销、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制定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加快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积极推动综合执法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2)狠抓投融资、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大力推广“多评合一、联合评审”“先建后验”管理模式试点,扩大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范围。加快推进贵安新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区、“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建设。推动出台省地方金融条例。开展金融机构持有企业股权试点,完善保险资金等机构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投资机制。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同时,统筹推进财税、价格、司法、社会事业、文化、统计等各领域改革。(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启动实施百亿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落实好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政策措施,开展百名优秀企业家、百名杰出科技工作者、百名“贵州工匠”评选活动。

加快推进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1)强化高效精准招商。加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链、高科技领域、东部产业结构等重大问题研究,量身定做招商引资项目,开展精准对口招商、产业链招商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招商。实施“贵商贵才回乡创新创业”行动。办好贵洽会、酒博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重大开放活动,面向央企、民企、外企开展精准招商。引进省外到位资金9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2)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制定实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和数字丝路跨境数据枢纽港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推进瑞士(贵州)产业示范园、德国(贵州)创新产业园建设,深化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等国际教育文化交流活动。推动长江上游四省区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3)做大做强开放平台。加快推进“1+8”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增强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和承载功能,全面推进贵安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贵州(双龙)国检试验区建设。制定出台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和千亿级开发区培育升级计划。积极申建中国(贵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沪昆高铁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贵州园和广东(贵州)产业园,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4)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建设“三区一环境”,实施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经验,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对外贸易企业全覆盖。支持航空货运包机发展,加强多式联运国际大通道和贵阳中欧班列铁路场站建设。遵义综保区封关运行。推进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二合一”。率先在综保区内实现与沿海口岸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大力实施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工作试点。开展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八)全力以赴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1)加快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实施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工程,深入实施“黔灵计划”,推行技术榜单制,推广“智力收割机”模式,启动开展10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在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方面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实施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上有所作为。(2)加快培育壮大创新载体。争创遵义国家高新区、贵安数字经济国家级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申建国家超算贵安中心、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SKA亚洲区域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贵州射电天文台和科学数据中心。新增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15个以上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成创新创业孵化载体10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0家,科技成长梯队企业超过1100家。(3)加快创新人才培育引进。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黔归人才计划”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发布引才目录,办好人博会,鼓励发展猎头等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探索建设全方位、一站式专家服务机构。遴选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0个以上。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80万人。(4)着力提升创新创业环境。落实好中小微企业新购入500万元以下的研发仪器、设备当年一次性在税前扣除政策。完善现行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扩大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有关税收政策试点范围。推进高校、科研单位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职称制度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300亿元。

(九)全力以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提升取得新突破。(1)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和规划,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出台打造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实施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完成600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用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坚持和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面推广农村“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改革试点。(2)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全面实施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黔中城市群重点项目工程包182个重点项目落地落实。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要求,高标准建设贵安新区。大力建设高铁新城、物流新城、旅游新城、移民新城,形成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格局。扎实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各类国家级和省级试点示范,加快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规范引导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增城镇人口70万人以上。(3)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分类施策培育现代化工业、现代服务产业、旅游经济、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文明示范县,鼓励和支持申创国家级试点示范。推动县域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以县为单位同步小康创建活动。

(十)全力以赴抓好民生实事和社会事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1)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制定实施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发展规划。启动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推进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2)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实施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兴义、龙里等农民工返乡创业国家试点。积极稳妥做好退役军人和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万人。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增收试点省建设。(3)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加快“百院大战”和重点科室建设。推动远程医疗向重点学科、专科延伸。大力实施黔医人才计划、千人支医计划。推动省市县乡四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站点)全覆盖,基本建成全省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4)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六统一”,将全省行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纳入工伤保险制度。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大力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深入推进文化精品工程、民族民间工艺传承“十百千万”培训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好省非遗博览馆等重点文化场馆。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启动实施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创建。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新建改扩建10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2)实现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卫生室建设、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远程医疗、疫苗数字化监控系统建设全覆盖。(3)为深度贫困县和极贫乡镇开办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招生4000人。新建2500个农村电商扶贫站点。(4)推进“厕所革命”,完成70万农户卫生厕所建设改造,新建改造800个旅游厕所、5000个村级公共卫生厕所,新建改造700个城镇社区公共卫生厕所。(5)整治城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200条(个)。建设200个生鲜(平价)超市。完成600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6)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8.5万户、基本建成25.1万套(户),改造农村危房20.6万户。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或托养中心14所、城镇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200个、农村幸福院300个。(7)实施城市交通文明畅通提升工程,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90%以上。新建城市公共停车位3万个。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5000公里。(8)推动“多彩宝互联网+益民服务”城乡全覆盖。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新增100万用户。电信综合资费下降6%。(9)实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雪亮工程”。建成100个地质灾害隐患自动化监测点。(10)万里健身绿色步道工程建成1000公里,新建50个乡镇、40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12个县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虚心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定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隐私及版权说明 | 帮助信息
黔ICP备12000311号-6 www.xtsxmj.com 网站标识码:5200000055
主办单位: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访问量:
省发展改革委首问责任窗口联系咨询电话:0851-85283331 0851-85285073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110-2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610号